非营利组织绩效考核常用方法

非营利组织绩效考核常用方法
发掘人才网 > 人事管理 > 绩效考核

非营利组织绩效考核常用方法

一、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是指由下级与上司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并且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定期检查和评定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工作向预定的目标发展。目标管理法的目的在于结合员工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改善员工绩效,进而达到组织目标。

二、360度反馈法

360度反馈法,也称为全方位反馈评价或多源反馈评价。传统的绩效评价,主要由被评价者的上级对其进行评价;而360度反馈评价则由与被评价者有密切关系的人,包括被评价者的上级、同事、下属、客户等,分别匿名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被评价者也要同时进行自我评价。这种全方位参与的、立体式的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对被评价者的客观、公正和全面。

三、关键绩效指标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是以企业年度目标为依据,通过对员工绩效目标的量化分解,结合每一位员工的岗位职责确定具有关键性和可操作性的绩效指标等一整套科学的业绩指标管理体系。关键绩效指标是用来衡量某一职位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具体化的行为目标,它是职位(员工)绩效目标与职位工作内容相结合的产物。关键绩效指标的提出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由于企业集团管理层次增多、业务结构繁杂等现实问题导致当时许多大企业陷入管理混乱;而日本却凭借明确的目标划分原则——KPI(关键绩效指标)取得了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四、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新型的绩效管理体系,它通过四个维度来关注组织的绩效构成,即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平衡计分卡不仅关注财务指标,同时也强调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它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财务考核方式,从多个角度出发来综合评价组织的业绩;它对组织业绩的评价更全面、更科学。平衡计分卡的理念是“平衡”。它通过对组织业绩构成各要素的平衡与协调,来实现组织各要素的积极作用最大化,从而保证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同时,“平衡”的理念也体现在对组织各要素的评价过程中。它要求在业绩评价过程中保持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等各方面的平衡。

五、绩效棱柱模型

绩效棱柱模型是英国学者阿克里德(Ady eely)提出的一种对企业业绩进行全面评价的方法。该模型基于对组织战略的分析与制定,将战略细化为具体的执行指标并落实到每个部门和个人以形成企业的业绩指标体系。该模型具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将一个组织在战略方面的竞争优势具体化为了五个方面即顾客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创新和学习角度、公司角度以及利益相关者角度。这样便能够全面地反映组织的战略效果。同时该模型既关注了财务和非财务方面的业绩又将时间观念引入了企业的战略规划之中即它考虑到战略从制定到实现的时间跨度从而避免了传统企业业绩管理忽视时间方面的弊端使整个业绩管理体系更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